<form id="937dr"><th id="937dr"><menuitem id="937dr"></menuitem></th></form>

    <mark id="937dr"><address id="937dr"></address></mark>

      <track id="937dr"><delect id="937dr"></delect></track><form id="937dr"></form>

      <var id="937dr"><thead id="937dr"></thead></var>

      <rp id="937dr"><sub id="937dr"><menuitem id="937dr"></menuitem></sub></rp>
      新聞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當前位置:新聞 > 政務新聞 > 正文

      �(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貫徹落實2023年全國兩會精神】

        春日的皖北,惠風和暢。在安徽太和脫毒種苗繁育中心實驗室,試管中的草莓、甘薯、瓜蔞等作物種苗經過莖尖脫毒、組培快繁等技術步驟后,通過產學研合作滾動供應市場。

        “通過科技支撐,我們加強了種苗源頭把控,助力皖北農業產業化發展?!卑不帐∞r科院皖北研究院副院長廖華俊說,2022年,省農科院皖北研究院在太和縣建成1200平方米的脫毒種苗繁育中心,目前生產的脫毒試管苗原種可滿足20萬畝大田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安徽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堅定不移以創新驅動,強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兩會結束后,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大高科)董事長魏臻立即回到工作崗位,帶領團隊加緊新項目研發。作為國家“專精特新”企業,工大高科依托多級技術創新平臺,形成了“生產一代、試制一代、預研一代”的技術創新體系。目前,由工大高科研制成功的新一代鐵路信號計算機聯鎖系統,打破了工業鐵路領域國外對鐵路全電子計算機聯鎖核心部件的壟斷,實現了同類型進口設備替代。

        在合肥工業大學,學校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段澤民教授課題組經長期攻關,解決了飛機全機雷電電磁瞬態效應評估難題,以及結構、燃油、電子電氣三大系統的雷電防護關鍵技術。如今,此項成果不僅為我國C919大型客機裝上了“金鐘罩”,而且還應用于30余個飛機型號,使我國成為第三個全面掌握此類技術的國家。

        當前,安徽的技術創新成果正以產業融合的方式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在蕪湖市三山經開區,實現了“智慧農機+智慧農業”共同發展。由中聯、中科感知兩家企業建設的智慧農業基地,輻射蕪湖100個、15萬畝智慧大米生產基地。

        目前,安徽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9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1.5萬家。過去5年,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24.7%提高到41.6%。

        創新驅動,關鍵在人,安徽全力創造拴心留人的發展條件,來自全球各領域頂尖人才開始在安徽匯聚。目前,安徽人才總量已突破1100萬,入選國家級計劃1300余人。

        汽車制造企業的人才結構發生悄然變化。以奇瑞控股集團為例,過去以機械工程師為主干的人才配比,正在被造型設計、自動駕駛、芯片、軟件、操作系統、智慧座艙等各領域國際復合型人才隊伍所迭代。

        人才聚而產業興,截至2022年,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超52.7萬輛,集成電路產業營業收入突破500億元,新型顯示產業實現“從沙子到整機”整體布局、全球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產,人工智能產業可穿戴智能設備出貨量全球第一。

        (本報記者 馬榮瑞 常河)

      【編輯:劉陽禾】

                            創新驅動,強化產業發展基礎支撐

      (責任編輯:王毅 CN096)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